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关爱版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对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0130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20-04-24 15:02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关于对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第0130号建议的答复

张忻鑫代表:

您的《关于加强我市候鸟栖息地区域保护工作的建议》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候鸟和候鸟栖息地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并为我们提出了很好意见建议,经我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汇报如下:

   一、我市候鸟主要栖息地保护总体情况

目前,我市候鸟主要栖息地为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各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候鸟栖息数量持续大幅增加。

(一)积极推进湿地“1+4”规划落实。2017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和《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天津市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规划》《天津市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简称湿地“1+4”规划)后,各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规划的落实,七里海、大黄堡两个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已完成14个村约3.1万人生态移民,土地流转约20万亩,实现了核心区封闭管理,湿地保护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

(二)科学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2017年以来,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湿地功能不断恢复。通过科学采取增殖放流、芦苇复壮等措施,为鸟类迁徙和繁衍提供更为丰富的食物来源。为提升湿地生态蓄养功能,市水务部门持续对4个湿地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其中,2017年补水2.65亿立方米,2018年补水3.14亿立方米,2019年补水4.14亿立方米,同时实施了水系联通工程,有力保障了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

(三)湿地总体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根据市生态环境局监测中心开展的生态保护状况遥感监测与评估工作结果分析,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均为优良状况,每年途经的候鸟达到百万只以上。据观测,2019年北大港湿地过境候鸟数量累计达到100万只,相较往年增长5万只左右。观测到的候鸟种类达到276种,比2017年的249种增长了10%。今年首次在天津观测到世界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和雪雁,多年不见的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鹳、大鸨又现身北大港保护区。过去极少在天津筑巢繁殖的东方白鹳,2019年在北大港湿地筑巢13巢,繁殖幼鸟17只。此外,曾在七里海消失10多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近危鸟类又重返七里海。候鸟数量的增多,消失物种的回归,充分说明我市湿地保护修复是卓有成效的。

二、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一)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情况。2017年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实施以来,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采取人防加技防的模式,持续加大巡护力量配备,积极推进视频监控网络建设,目前共设置摄像头224个,用于监测人类活动和鸟类栖息繁衍情况。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结合核心区封闭管理的实施,湿地核心区外围已安装环海围栏配套视频监控系统,采取人防加技防的模式有效防止了私自进入保护区捕鸟、毒鸟等问题,目前摄像头数量为65个,主要可以覆盖到保护区各个出入口和核心区周边部分重点区域。网格化高架视频监测系统也在筹建中,建成后可实现全方位、大范围、无死角监控,更加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保护区的视频监测系统也计划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范畴,将使重点鸟类栖息地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置应急指挥中心1处,监控室2处,监控立杆80根,监控摄像头133个,进出口车辆识别自动闸机3处,配备高清摄像头及红外线夜视摄像头的巡护无人机1台,其他区域在主要道路、路口、进出口、鸟类集中栖息区域也都建有摄像头,基本做到了重点区域全覆盖。

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目前共有视频监控摄像头26个,监控主要覆盖重点区域, 及其他区域重要进出道路。

大黄堡保护区目前无相关监控设施,其监控设施布设工作正在编制方案,进一步细化后计划今年内开始实施。计划通过几年努力,逐步优化监控设施布设范围,争取做到重点区域全覆盖。

此外,在各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公安机关设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包括交通执法、路况监控和社会治安监控系统等,必要时根据需要,公安机关也可以调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安装的监控信息。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会同公安机关和有关区政府研究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候鸟重要栖息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问题,有效提升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候鸟监测能力,切实形成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不法分子的有效震慑。

(二)保护区监控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我市正在开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工作,方案计划今年报送国家林草局。下一步,将根据自然保护地分布情况和现有实际情况,制定我市保护地总体监控体系方案,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监控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系统性能,实现对全市保护地的有效监管。在此之前,继续推进现有湿地保护区的监控设施建设。到2025年,计划在所有保护区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基础上,根据保护工作实际情况,适时加大监控覆盖范围,争取达到全面覆盖。同时采取遥感监测、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保护区监测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建设相关情况

(一)关于生态补水的情况。2017年以来,我市各湿地自然保护区广泛采取引水调蓄、退耕退渔等恢复湿地生态保护举措,这些举措对湿地自然生态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2019年,针对我市候鸟过境数量增加,湿地水位升高对候鸟特别是涉禽类候鸟栖息、觅食产生影响的情况,2019年11月,七里海和北大港湿地分别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根据专家现场勘察意见,结合保护区候鸟分布情况,对涉禽类候鸟主要栖息区域进行降低水位调控,其中,七里海对45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调低水位,北大港对7平方公里的面积调低水位,以更加适合东方白鹳等涉禽栖息觅食。据监测,水位调整后,七里海的东方白鹳从最初的几十只、几百只,到12月份最多时增加至1400多只,北大港的东方白鹳从最初难见踪影,到12月份增加至200多只,此外,白鹭、苍鹭等涉禽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

(二)关于人工投喂情况。国家林草局对人工投喂有明确要求,严格禁止在候鸟迁徙停歇地以及越冬地随意进行投食和补饲,以避免人为因素致使鸟类滞留或延期迁徙,因特殊情况确实要采取人工投喂的,需经过科学论证再由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实施。2019年,我市各湿地自然保护区一直严密监测候鸟生存状况,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进行合作,相关专家团队每周都会到各湿地保护区对候鸟状况进行监测评估,经监测全年各湿地候鸟生存状况良好,没有出现需人工投喂干预的情况发生。为应对极端情况的发生,七里海、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都制定了应急预案,预设了人工投喂区域,做好了实施人工投喂的物资、资金准备。为有效提升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恢复与构建水生动物生物链,改善和净化水质,提高湿地生态蓄养功能,经专家论证,2019年各湿地保护区分别进行了增殖放流,其中七里海共投放了140万尾的鱼苗,北大港投放了60余万元的鱼苗,通过人放天养的方式,为候鸟迁徙提供充足的食物。

(三)关于巡查救护情况。目前,各湿地保护区都建立了专业巡查巡护队伍,其中,七里海于2018年4月招募了80名派遣制人员,组建了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巡查巡护支队;北大港于2018年成立了专职巡护队,现有人员102人,2020年计划再增加28人;团泊于2018年8月成立了20人的专职巡查队;大黄堡于2019年成立了20人的巡护队。各湿地保护区巡查队伍都实行24小时值守巡护制度,对保护区内的候鸟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我局将继续严格督促各区落实区月查、乡镇(街)周查、村日查、业务主管部门经常查的四级巡查搜查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对野生动物集中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隐患较大的省际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废旧厂房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巡查。我局也将组建督导检查组,继续深入各区进行督导检查。2019年,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共接到救护及咨询电话1200余个,出动救护人员950余人次,出动车辆420余台次,收容救护各类野生动物2864只,其中鸟类数量占90%以上。主要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6只;“三有”保护动物603只;外来物种2143只。对于通过救治后,身体机能恢复良好,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动物,适时进行放归,2019年共计放归野生动物593只。

(四)建立专家评估机制,提升科学管护水平。为有效提升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科学水平,我局组建了由森林、海洋、地质、湿地、生态、野生动植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库,建立了生态修复工程和野生动物保护咨询评估论证制度。在今后开展湿地退渔还湿、水系联通、生态补水、增殖放流以及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评估、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工作时,将充分发挥专家组的科技学术专长,为各项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合理化意见建议,科学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四、关于加强对重点区域人员宣传教育情况

(一)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在2019年底开展的农业投入品全面排查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药、鱼药使用管理和线上线下交易监管,采取组织专题培训会,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宣传违规使用农药对鸟类产生的危害、禁限用药管理相关政策以及农药经营者责任,组织签订农药行业安全生产、经营承诺书。

(二)加大对重点区域群众的宣传力度。2020年,我局将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各区政府,持续强化宣传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湿地保护区周边农户、渔户和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基层组织作用,利用村街广播、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成,开展宣传进社区(村、街)、进学校、进农(渔)户活动,确保宣传全覆盖。同时,我局将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以案示警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法制观念,形成保护候鸟自觉意识。

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形成保护工作合力

(一)完善配套相关制度建设。计划于2020年制定出台《天津市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对因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对正常渔业、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依法保障农户、渔户正当权益。

(二)加强联合检查监管。充分发挥市野生动物保护领导小组作用,积极协调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加强对鸟类主要栖息地、交易市场、繁育场所等重点区域和点位进行实地检查,及时发现、处理相关问题。同时,结合全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考核,强化对各区、各部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考核,确保野生动物保护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志愿者的作用,聘请一批责任感强、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志愿者作为社会监督员,适时组织他们参与宣传教育、巡查巡护等活动,形成社会监督、共同保护的格局。

友情链接:
党政机关

关于本站|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邮编:300042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徽标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本站|版权信息|网站地图|使用帮助|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党政机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