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年11月24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1]79号,2001年3月20 日),《天津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71 号,1997年1月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2004年 6月21日修改并发布),《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天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天津市人民政府,津政发[2003]44号)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 本规划以2003年为基准年;近期规划年为2004—2010年,远期规划年为2011—2020年。
第二章 地质灾害现状及易发区区划
第四条 地质灾害现状
序号
|
地理位置
|
灾害类型
|
规模
|
危害程度
|
1
|
下营镇黄崖关
|
崩塌
|
中型
|
较大级
|
2
|
下营镇小东沟村
|
滑坡
|
小型
|
一般级
|
3
|
城关镇五名山
|
滑坡
|
中型
|
较大级
|
4
|
白涧乡庄果峪村
|
崩塌
|
中型
|
较大级
|
5
|
官庄镇双安村
|
泥石流
|
中型
|
较大级
|
6
|
官庄镇双安村
|
崩塌
|
中型
|
一般级
|
7
|
城关镇大星峪
|
崩塌
|
中型
|
一般级
|
8
|
城关镇白马泉
|
崩塌
|
中型
|
一般级
|
9
|
城关镇骆驼安
|
崩塌
|
中型
|
一般级
|
10
|
城关镇小龙扒
|
崩塌
|
大型
|
一般级
|
11
|
城关镇桃园
|
崩塌
|
中型
|
一般级
|
12
|
罗庄子镇铁岭
|
崩塌
|
中型
|
一般级
|
13
|
下营镇庙沟
|
泥石流
|
小型
|
一般级
|
14
|
下营镇船舱峪
|
崩塌
|
大型
|
一般级
|
15
|
下营镇小平安村
|
泥石流
|
小型
|
一般级
|
16
|
下营镇赤霞峪北沟
|
泥石流
|
中型
|
一般级
|
17
|
穿芳峪乡新水厂
|
滑坡
|
中型
|
一般级
|
18
|
官庄镇盘山
|
崩塌
|
中型
|
一般级
|
沉降地区
|
监测面积(Km2)
|
最大累计沉降量(m)
(1959-2003年)
|
近年平均
沉降速率
(mm/a)
|
1985年
沉降量
(mm)
|
备注
|
|
市区及近郊区
|
540
|
2.89
|
15-20(外
环线以内)
|
86
|
累计沉降量2.0-2.5m面积已达37Km2
|
|
塘沽区
|
200
|
3.21
|
25-28
|
>100
|
低于海平面地区面积达8.0Km2
|
|
汉沽区
|
270
|
3.02(1957-2003)
|
35-45.1
|
82
|
低于海平面地区面积达9.0Km2
|
|
大港区
|
295
|
1.25
|
30-35
|
50
|
|
|
海河下游
|
330
|
2.10
|
35-45
|
73
|
|
|
杨柳青
|
|
|
60-70
|
|
|
|
武清
|
|
|
>100
|
|
|
|
宁河
|
|
|
40-60
|
|
|
|
防
潮
堤
|
汉沽段
|
|
|
33
|
|
|
塘沽段
|
|
|
18
|
|
|
|
大港段
|
|
|
19
|
|
|
第五条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类型
第三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第六条 指导思想
第七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八条 防治工作目标
(一) 近期目标(2004——2010年):
表3 市区及滨海地区近期控沉防治目标表
目标
地区
|
现 状
|
2010年目标
|
||
地下水
开采量
(万m3)
|
沉降量
(mm)
|
地下水
开采量
(万m3)
|
沉降量
(mm)
|
|
市区
|
1800
|
15-20
|
1000
|
10-13
|
塘沽区
|
1550
|
25-28
|
900
|
10-15
|
汉沽区
|
2680
|
35-45
|
1500
|
20
|
大港区
|
2562
|
30-35
|
1500
|
21
|
目标
地区
|
现 状
|
2010年目标
|
||
地下水
开采量
(万m3)
|
沉降量
(mm)
|
地下水
开采量
(万m3)
|
沉降量
(mm)
|
|
芦台镇
(面积11 km2)
|
1300
|
40-60
|
520
|
20
|
杨柳青
(面积63 km2)
|
615.06
|
65-70
|
270
|
30
|
杨村
(面积30 km2)
|
412.11
|
90-100
|
220
|
50
|
咸水沽
(面积21 km2)
|
544.52
|
55-70
|
180
|
20
|
静海县城关及外围(面积50 km2)
|
1038.35
|
50-60
|
500
|
25
|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区规划
第九条 山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第十条 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第十一条 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第十二条 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第十三条 平原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第五章 近期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第十四条 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系统
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调查、勘查、评价和防灾区划
第十六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第六章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 统一管理,分工合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第十八条 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
第十九条 建设一支人员精良、装备先进的监测队伍
第二十条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多渠道投入机制
第二十一条 坚持走“专群结合”的道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十二条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创新,提高防治水平
第二十三条 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规划说明书,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五条 本规划由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划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