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侵蚀是如何发生的?河流侵蚀是指河流在流动过程中,通过其自身的动力和携带的泥沙,破坏河床,使河谷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
河流的侵蚀可以分为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类型。机械侵蚀是河流通过其动力或携带的砾石对河床的机械破坏,而化学侵蚀则是通过溶解或与河床岩石反应来完成,尤其在溶解性岩石区域比较明显。根据侵蚀方向的不同,河流侵蚀又可分为下切、侧蚀、溯源侵蚀。长时间的河流侵蚀会影响河谷两侧的斜坡稳定性,并引发滑坡。
河流侵蚀对斜坡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河流通过侧向侵蚀冲刷坡脚,削弱了坡体的稳定性。侧向侵蚀是指河流及其携带的砂砾对两岸坡体的冲蚀,使河谷变宽、两岸坡体变陡。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地区,河流水量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在长期的侧向侵蚀过程中,不断改变两岸的坡体形态,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高山峡谷地貌。这意味着,陡峭的斜坡体暴露在空气中,斜坡稳定性较差,在地震、降雨、河流侵蚀等内外地质力量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第二个方面,河流水位上升,浸润斜坡,可导致岩土体强度降低,引发滑坡。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河流水位不断升降,反复浸润斜坡体,使斜坡前部含水量增加,改变了斜坡地下水条件,降低了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增加了岩土体的重度,最终导致斜坡失稳,发生滑坡。
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区的河谷深深切入大地,河流强烈侵蚀作用形成了陡峭的“V”形谷、近垂直的岸坡或陡崖。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构造运动、降雨和河流冲刷等各种内外地质力量作用,河岸两侧的坡体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青藏高原地区滑坡密集且危害性大,其防治一直是一个大难题。
滑坡的发生和水的作用密不可分。河流侵蚀引发滑坡主要是因为河流对坡脚前缘的冲刷会导致坡体整体失稳。因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水对边坡的危害。如: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等控制排水,或者通过削坡减载、修筑挡土墙和预应力锚索等工程措施平整边坡;通过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降低河流的水位以及滑坡的孔隙水压力。
除上述提到的治理措施,还可以利用合成孔径雷达(InSAR)和无人机等技术,对高海拔和难以察觉的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和预警;建立专门的防灾减灾机构,统筹协调和集成整合信息、人力、装备等资源,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大数据平台,开展滑坡防范研究与应用,全面提升我国滑坡防治能力和水平。 (张亚楠 邱振东 郭长宝)
资料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