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条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天津大红峪沟地学研学路线自今年8月获批以来,作为公众了解地球起源与演变、提高爱护环境意识、掌握地质灾害避险常识的新平台,拉近了地质科学与社会公众的距离。目前,在这条路线上开展的地学科普活动已累计接待300余人。
大红峪沟地学研学路线位于蓟州区下营镇,地处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远处望去,一条条科考步道、石板阶梯蜿蜒环抱于山体,犹如玉带一般与山峦融为一体。“《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课程评选办法(试行)》出台后,我们依托《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保护》项目,在17条地学考察路线中经过综合研判,选择了大红峪沟。”项目负责人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张逐月介绍,蓟县地层剖面划分为4个系12个组,大红峪沟地学研学路线是蓟县剖面的一部分,含有大量典型的地质现象,以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顶底清楚、构造简单、基本未变质和古生物化石丰富等特色,受到中外地质专家的关注。
“大家请看,一条条波痕、一个个气孔、一块块杏仁状石子‘镶嵌’在山体的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不同的现象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在16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也有火山活动……”近日,在大红峪沟地学研学路线开展的一场活动中,讲解员指着前方的岩石娓娓道来。
据悉,天津地调院对这条路线每个点位的讲解词进行了完善,旨在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语言让地学知识走进公众心里。为提升研学体验感,当地还建设了2200平方米的地质文化体验基地,设置“大陆板块的漂移”“叠层石真好玩儿“”土壤中的奥秘”等“沉浸式”活动项目,并将国学精神融入其中。“参加了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原来岩石中埋藏着这么多奥秘。”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小学的杨钰琪兴奋地说。
大红峪沟地学研学路线是天津地调院近年来在“怎样让地学知识走进公众?”上动脑筋、做文章的有力实践之一。下一步,该院还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以“地学﹢生态旅游”耦合联动为目标,深度挖掘更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将更具体验感和参与性的地学科普服务从展厅延伸到校园、社区,用地质科技之光照亮文化自信自强之路。
摘自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