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关爱版

当前位置:首页业务频道海洋管理海洋执法

海洋执法
“鹰眼”犀利 看遍南海——记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航空执法队【转自原市海洋局网站】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6-11-04 11:48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航空执法队执法载体是海监飞机,具有速度快、视角广、灵活、机动的特点,航空执法就像鹰的眼睛一样,可以对巡查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监测。
  从2002年11月成立至今,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航空执法队穿梭在蓝天白云之间,利用先进的航空遥感监视监测设备,获取了蓝色国土大量第一手资料。仅2015年,15名航空执法队队员共完成飞行424架次,总航时1842小时,总航程约4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飞行10圈。今年上半年,航空执法队又完成了西沙群岛、海南沿岸、广西沿岸、涠洲岛、大亚湾海岛、南澎列岛、静海湾沿岸的遥感监测,覆盖面积6000余平方公里,获得大量高精度遥感数据资料。
  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队伍,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团结协助的团队精神,日前被国家海洋局评为“青年文明号”。
小机舱里的“十八般武艺”
  透过飞机舷窗往外看,大气磅礴的南海画卷徐徐展开——6786公里的海岸线、4571个海岛、沿岸数以千计的用海工程、星罗棋布的海洋油气平台,这些都是航空执法队巡查的目标。
  “航空支队的任务往往是综合性的,在一次飞行中,我们既要进行维权执法,又要兼顾海域海岛、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任务。”南海航空支队执法队队长李强介绍,“这么多的信息,要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完成,出发之前一定要做好详尽的规划。”
  不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执法飞行器内的活动面积都非常有限,人在里面无法直起身子,走动也相当困难。不像民航客机,执法飞机上没有厕所,更没有餐饮提供,长时间飞行对队员的身心都是一种考验。航空执法队业务骨干朱云峰表示,普通任务经常要持续五六个小时,“一次执行黄岩岛任务,我们足足飞了12个小时,早上6点迎着朝阳起飞,傍晚6点迎着夕阳返航,窗外的景色是很美的,但人也真的很疲惫。”
  为了方便执法摄影摄像,需要在300米左右的高空上打开舷窗,执法人员用跪坐的姿势倚靠着舱壁,努力与风力对抗,照相机、录像机尽量探出去,并保持手持设备平稳,通过长焦镜头捕捉陆地和海面上的动态。
  空中的气压和温度都与地面不同,风袭过脸庞,人可以清晰感觉到风的厚度、质量、湿度以及被它裹挟着的航空煤油味道。
  “这种姿势极不舒服,但我们得保持几个小时,下来之后,吃饭时手抖得连碗都端不住。”朱云峰说。
  虽然机上配备了“可见光吊舱”,但目标稍纵即逝,若单靠操作仪器设备来取证,往往还没来得及调整对焦,目标就不见了,所以负责拍照取证的执法队员们练就了在摇晃的机舱里快速锁定远程目标的“武艺”。
  每次执行飞行任务,都需要两三名队员相互配合。担任领队的队员负责与机场、空管、部队、机组成员等沟通协调,根据任务书规划飞行路线。操作机载设备的队员,需要与获取飞行数据、控制“可见光吊舱”进行航拍。操作机载设备的队员有时也负责拍摄取证。
自己“倒腾”软件的“码农”队长
  李强作为执法队队长,不仅外业执法业务精湛,还是一名“技术宅”。在深圳南头直升机场,笔者见到了航空执法队自主研发的“航空执法信息系统”,也见识了李强的另一重身份——“码农”。
  目前,“航空执法信息系统”已经安装到每一台随机专用电脑里,在飞行途中提供路径导航、执法资料处理、历史资料查询等实用功能。程序与机载设备收集的数据相连,可以显示飞行的路线,以及地图、经纬度、航向、速度、高度等即时信息。该程序还附带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分辨约300公里内公务船、执法船、渔船的身份是否与目标库相匹配,判断识别疑似侵权目标。
  “这个程序最实用的功能就是可以将当前影像和历史资料进行比对。”李强说。
  在飞行途中,如果发现海岛、用海工程、生态保护区有一些不寻常的变化,可以立即导航过去,进行监视监测。在此之前,问题要在整理资料后才能被发现,往往错过了执法取证的最佳时机。此外,“航空执法信息系统”在飞行途中记录下航线、坐标,这对后期资料整理很有帮助,处理的流程更加标准化,对海岛的命名也更加统一,效率也能提高50%。
  很难想象,这个功能强大的程序是李强凭着兴趣、利用业余时间,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保守估计,代码有50万行。”2011年起,李强就开始倒腾这款软件,他白天是在高空中完成各项指令的执法队员,晚上变身“码农”,在屏幕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用JAVA语言完成从数据库框架、界面设计、地图服务器部署,到数据导进导出等复杂的任务。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事情。”执法队的同事说,“有一家公司在看过这款程序之后表示,如果他们来做,报价要100万元。”
天空中感受轻盈与沉重
  机翼掠过云朵,姿态轻盈而优美,但执行飞行任务绝对不是“逍遥游”。“85后”队员池泽丰回忆7年前刚到航空执法队的那段日子,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他没有想到,自己与天空的缘分竟然那么深。报到当天,他就接到出差通知,抱着行李坐在车上,心里一片茫然。在参加工作之前,池泽丰甚至没有坐过民航飞机,所以当他第一次乘坐海监飞机从高空看到南海时心情无比激动。
  但池泽丰很快就感受到了肩头的重担——航程中发现了在我海域活动、涉嫌侵权的外方勘探船。飞机降低飞行高度进行执法取证,并及时将该船的位置、航向、航速等相关信息传回指挥中心。
  “那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学生,不再是个孩子,而要承担起一名航空执法队员的责任。”池泽丰很快融入了集体,学习刻苦,工作认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成长为执法小组的“领队”。
  另一位“85后”的航空执法队员李尧兴也真切地感受过航空执法的惊险瞬间。一次任务中,我方与外方侦察机相距不到两公里。两架飞机的距离这么近,在民航中就算事故了。“当时只想靠得再近一些,拍下对方清晰的照片。可对方刚看见我们有调头的动作,就马上离开了。”回忆起那次任务的细节,李尧兴还是很激动,“要是能拍下有飞机特征的照片,就可以作为维权执法的重要证据,只可惜当时的角度不够好。”
  “在航空执法队工作,感觉亏欠最多的是家人。执行任务时我们常常一个多月不沾家,照顾孩子的任务全部落在妻子肩上。”朱云峰感慨地说,“再加上航空执法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听到一些航空事故,我不敢在父母面前谈论,只能与妻子交流。妻子很担心我的安全,但最可贵的是她能够理解我的工作,该完成的任务,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
  朱云峰参加过2013年的西沙救援遇险渔民行动,他回忆:“当时台风‘蝴蝶’的威力尚存,天气恶劣,海上风浪很大,直升机颠簸得很厉害,我也很紧张。但遇险渔民命悬一线,我们不能不管。”这次搜救持续了6天,每天执行任务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经过共同努力,航空执法队成功搭载两名渔民伤员从永兴岛到三亚接受进一步治疗,在整个搜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飞机的空中优势,得到各部门赞许。
学习 服务 奉献
  所谓“术业有专攻”,但航空执法工作涉及航空飞行、法律业务、设备操作等诸多业务领域。针对航空执法工作涉及范围广、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执法队建立了不定期的学习分享制度:每位队员深入钻研的自己所长领域,并轮流做讲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的队员长期出差,人员比较难凑齐。视频会商系统完善后,我们就可以每个月举办一期这样的学习班。”李尧兴说。
  在出色完成业务工作之外,航空执法队还主动承担起社会公益责任。“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是国家海洋局“十三五”规划的六项重点工程之一,航空执法队密切监视南海沿岸红树林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变化情况,运用定量分析、遥感分析等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的图片、数据信息。2015年,航空执法队与公益组织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莆田绿盟滨海湿地研究中心对接,为其提供航拍宣传素材,并将素材汇编成《南海区红树林遥感监测图集》,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
  学习型、服务型、奉献型是南海航空执法队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思路。执法队的青年队员们将把国家海洋局“青年文明号”作为起点,用扎实的行动为海洋事业发展书写青春的华章。

友情链接:
党政机关

关于本站|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邮编:300042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徽标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本站|版权信息|网站地图|使用帮助|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党政机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