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战略格局深刻演变,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海洋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地区以占全球陆域1%的面积,承载着5亿多的人口,创造了近6%的全球经济总量,吸收了近10%的国际投资,生产7%的国际贸易总量,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地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经济形态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深化。
“十二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8.4%,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3%以上。201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接近6万亿元,为社会提供了3554万个就业机会,已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不仅壮大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发展空间,还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结构、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必将迎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为推动海洋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带来新机遇。“十三五”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在陆域经济日渐向集约效益方向发展的同时,发展海洋经济被提升到重要位置。海洋经济在经历“十一五”时期高达约13.5%的年均增速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但“十二五”前4年,年均增速仍达到8.4%,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随着海洋经济各项发展指标逐渐平衡协调,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动力。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带来新机遇。全会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主要依靠工业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在步入深度调整期后,基本实现了“软着陆”,并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将在3个方面大有作为:一是推动海洋资源从生产要素向消费要素的转变,增强海洋民生福祉建设,扩大涉海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二是推动海洋管理向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综合管理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标准;三是进一步增加海洋服务业在3个产业中的比重。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为加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五中全会提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将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一是推动传统渔业、船舶工业、油气业的转型升级,延伸高端产业链;二是加快扶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涉海金融、海洋公共服务等现代海洋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第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带来新机遇。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海洋经济因其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是实现上述工作任务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动力来源,特别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深海装备制造技术、海洋药物与生物技术、海水淡化及其综合利用技术、海洋仪器制造技术等必将迎来快速大发展,为海洋经济跨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巨大驱动力。
当前,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和矛盾: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海洋产业产能过剩,区域间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仍然存在;海洋经济发展需求与海洋资源供给矛盾比较严重,海洋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开放型经济下的地缘政治、安全、经济不确定性风险,以及国内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阻力,会一定程度上对壮大海洋经济带来困难。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在5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新理念引领好海洋经济发展。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脉搏,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旋律,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整体协调,绿色增长,开放融合,惠及民众,提升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是以“三个统筹”谋划好海洋经济发展。做好陆海统筹,制定好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指导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促进陆海联动,统筹开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项目。做好产业发展统筹,加强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指导与政策调节,协调好沿海各省海洋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做好内外统筹,对接有关海洋国家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积极推进“一路一带”建设,谋求利益汇合点,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三是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平衡好海洋经济发展。坚持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实施好“蓝色海湾”综合治理、“银色海滩”岸滩修复、“南红北柳”湿地修复、“生态海岛”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使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衡量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标准。
四是以依法治海保障好海洋经济发展。以法治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按照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统筹谋划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完善海洋执法与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海洋依法行政能力和海洋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海洋经济发展的市场秩序,保障海洋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利,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以“三链融合”推动好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海洋产学研一体化,强化创新链;依托“一路一带”建设和自贸区建设,打造特色海洋产业园区,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拓展产业链;搭建海洋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谋划解决涉海企业的融资问题,部署资金链。同时,要以产业链和资金链的融合激活创新链,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以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升级产业链,实现海洋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疏通资金链,提升涉海资金的使用效率与增值。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更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开发与利用海洋,对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对于拓宽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以不竭的动力、饱满的热情,在这个属于海洋的时代,去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中国的海洋经济。
“十二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8.4%,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3%以上。201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接近6万亿元,为社会提供了3554万个就业机会,已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不仅壮大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发展空间,还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结构、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必将迎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为推动海洋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带来新机遇。“十三五”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在陆域经济日渐向集约效益方向发展的同时,发展海洋经济被提升到重要位置。海洋经济在经历“十一五”时期高达约13.5%的年均增速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但“十二五”前4年,年均增速仍达到8.4%,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随着海洋经济各项发展指标逐渐平衡协调,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动力。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带来新机遇。全会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主要依靠工业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在步入深度调整期后,基本实现了“软着陆”,并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将在3个方面大有作为:一是推动海洋资源从生产要素向消费要素的转变,增强海洋民生福祉建设,扩大涉海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二是推动海洋管理向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综合管理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标准;三是进一步增加海洋服务业在3个产业中的比重。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为加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五中全会提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将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一是推动传统渔业、船舶工业、油气业的转型升级,延伸高端产业链;二是加快扶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涉海金融、海洋公共服务等现代海洋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第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带来新机遇。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海洋经济因其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是实现上述工作任务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动力来源,特别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深海装备制造技术、海洋药物与生物技术、海水淡化及其综合利用技术、海洋仪器制造技术等必将迎来快速大发展,为海洋经济跨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巨大驱动力。
当前,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和矛盾: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海洋产业产能过剩,区域间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仍然存在;海洋经济发展需求与海洋资源供给矛盾比较严重,海洋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开放型经济下的地缘政治、安全、经济不确定性风险,以及国内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阻力,会一定程度上对壮大海洋经济带来困难。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在5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新理念引领好海洋经济发展。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脉搏,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旋律,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整体协调,绿色增长,开放融合,惠及民众,提升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是以“三个统筹”谋划好海洋经济发展。做好陆海统筹,制定好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指导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促进陆海联动,统筹开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项目。做好产业发展统筹,加强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指导与政策调节,协调好沿海各省海洋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做好内外统筹,对接有关海洋国家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积极推进“一路一带”建设,谋求利益汇合点,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三是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平衡好海洋经济发展。坚持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实施好“蓝色海湾”综合治理、“银色海滩”岸滩修复、“南红北柳”湿地修复、“生态海岛”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使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衡量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标准。
四是以依法治海保障好海洋经济发展。以法治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按照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统筹谋划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完善海洋执法与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海洋依法行政能力和海洋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海洋经济发展的市场秩序,保障海洋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利,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以“三链融合”推动好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海洋产学研一体化,强化创新链;依托“一路一带”建设和自贸区建设,打造特色海洋产业园区,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拓展产业链;搭建海洋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谋划解决涉海企业的融资问题,部署资金链。同时,要以产业链和资金链的融合激活创新链,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以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升级产业链,实现海洋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疏通资金链,提升涉海资金的使用效率与增值。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更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开发与利用海洋,对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对于拓宽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以不竭的动力、饱满的热情,在这个属于海洋的时代,去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中国的海洋经济。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