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关爱版

当前位置:首页业务频道海洋管理海域管理

海域管理
海洋防灾减灾体现国家硬实力【转自原市海洋局网站】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6-03-08 12:27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昕
  嘉 宾: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司长 曲探宙
  海洋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
  主持人:请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目前海洋灾害风险的总体情况。
  曲探宙: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5年~2014年,全国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达159.52亿元,年均死亡(含失踪)170人。近年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各类产业和人口要素加快向沿海聚集。“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加快实施,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口密度和社会财富将进一步增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将进一步频繁,这意味着海洋灾害潜在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科学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海洋灾害将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有利于巩固经济发展成果,提升GDP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有比较明显的下降。除了客观上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偏少外,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政府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有了明显提升,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是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主持人:我国属于海洋灾害多发国家,相应的海洋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是否到位?
  曲探宙:目前,我国在海洋防灾减灾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在体系方面,我国管辖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导致海洋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县乡两级几乎为空白。同时,各级海洋预报减灾公共服务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相互重叠,资源整合尚未到位。在基础能力方面,我国海洋观测设施分布和观测要素种类等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从事海洋预报减灾公共服务的专业力量不足,预报结果精细化程度不高,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等成果距真正投入应用还有较大差距。在服务渠道方面,我国大部分海洋预报减灾机构的公共服务产品发布渠道还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手段上,新媒体渠道开拓相对滞后,产品的内容也不易于普通民众接受。
  亟须着力加强四方面工作
  主持人:下一步如何开展海洋防灾减灾服务工作?
  曲探宙:多年来,国家海洋局和海洋预报减灾领域有关单位、部门工作成绩显著,海洋观测能力大幅提升,海洋灾害预警能力不断提高,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新进展,海洋预报减灾公共服务领域得到新拓展。
  但就像前面讲到的,我国在海洋防灾减灾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围绕这些不足,我们将重点加强4方面工作。一是优化海洋观测布局,提高业务化能力。二是丰富海洋预报减灾公共服务产品,提升预报服务效能。三是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四是加大海洋防灾减灾宣传力度。
友情链接:
党政机关

关于本站|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邮编:300042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徽标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本站|版权信息|网站地图|使用帮助|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党政机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