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关爱版

当前位置:首页业务频道海洋管理海域管理

海域管理
资源有限 价值无限【转自原市海洋局网站】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2015-03-20 13:54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集聚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填海造地、向海洋要“地盘”,成为天津满足用地需求、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方式。然而,天津的海岸线长度仅有153.67公里,居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之末。如何利用、开发、保护好有限的海洋资源,作好围填海这篇文章,成为天津市海洋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精细规划促有序开发
  在天津市海洋局副局长杨健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天津海域使用动态遥感监测图》,从图上看,沿天津的弧形海岸由北到南,北疆电厂、中心渔港、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旅游区)、天津港、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六大“围填海板块”规整有序、一目了然。
  “去年某沿海省份海洋部门的负责人问我怎样才能做好围填海这篇文章,我告诉他做好详细的规划是前提。”在杨健看来,绝不能“边围填边规划”,更不能“先围填后规划”。
  “天津港取得长足发展的历程,体现出规划的重要性。”来自天津港的侯春岳说。
  1987年3月,天津港在全国沿海港口中首个完成总体布局规划编制。2002年,天津港根据需要又完成一次规划修编。之后,随着滨海新区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2011年12月,天津港第三轮规划上报,获交通部和天津市政府联合审批,成为指导其发展的基础。如今,天津港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拥有各类泊位16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3个,年货物吞吐量于2013年突破5亿吨。
  一直以来,天津以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为总指导,科学划定功能分区、统筹海域资源使用、优化产业布局。
天津在渔业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中心渔港”;“临海新城”规划在人口密集、宜居的区域;化工类产业集中到“南港工业区”……各个功能区分工明确,互不交叉。
  合理有序的规划,仅靠一个功能区划或许难以做到。“为了实现精细规划,我们结合自身海洋资源环境实际,于2011年出台了《天津市建设项目用海规模控制指导标准》。”杨健介绍说,从投资强度到建筑系数,再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面积所占比例,以及绿地率、道路占地比率等都有详细的计算公式。“出台这样的标准,我们走在了全国前列。”
  精细的规划,是天津海洋部门始终高度重视的环节。正如杨健所说,规划是宏观与总体的把握,是行动的引领,可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岛”式围填优化海岸线
  在有些人看来,围填海就是从岸边开始往海里一味地填土,填出一块陆地而已。自然岸线没了,原有的水动力环境改变了,本来的海洋资源环境被破坏了。
  “这种‘平推’式的围填海旧模式是我们所摒弃的,‘岛’式围填理念被普遍认同。”天津市海洋局海域管理处处长王正江说,试想一下,如果在离岸10公里的海中填出一个人工岛,岛的四周就形成了新的海岸,海岸线长度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海洋水流不受阻碍,水动力环境也就不会改变。
  “人工岛如何与陆地连接?”中国海洋报记者问。
  “通过跨海桥梁、坐船,或在海岸先围填出一个‘半岛’,‘半岛’之外再建人工岛。”
  “建‘半岛’岂不是也要占用自然岸线?”
  “这就要说说天津海岸线的特征了。”王正江说,天津大部分海岸属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海岸坡降达0.5‰,也就是0.5米深的水能淹没1公里宽的海滩。海岸潮间带特别宽,以至退潮后“站在岸边却望不见海水”。
  合理围填,再造海岸,显得很有必要。
  为了让“岛”式围填方式得以落实,天津海洋部门在围填海项目规划之初就开始把关。
  “天津港‘东疆二岛’项目最初的规划就是‘平推’式围填,设计在原有港区陆域基础上,继续向海里围填出一块陆地。”王正江说,但天津海洋局没有通过这个设计方案。他们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研讨,把方案改成了“岛”式围填。新方案将计划围填区域分成北岛、中岛、南岛三部分,北岛与原港区陆域相接,与中岛用300米宽水道相隔。南岛与中岛也由300米宽水道隔开。而中岛、南岛都不与原港区陆域相接。如此一来,这3个岛的内侧就形成了一段弧形海岸,与原港区陆域形成一个开放的人工海湾,由两条水道与外海相通,还有一条水道与天津港主航道相通。
  “这样围填既增加了海岸线长度,也没有形成封闭水域而改变原有水动力环境。”王正江说。
  除了注重围填模式,天津也注重围填海项目施工技术。
  天津港从一个海河小港发展到30万吨级大港,几十年来,其航道挖泥、港池疏浚挖泥与填海造陆工程之庞大可想而知。但天津港挖出的8亿立方米淤泥无一外抛,全部用于填海造陆,做到了挖、填平衡。其研发的“插入式箱桶型”基础防波堤结构较以前的“半圆体混合堤”结构平均节省工程投资25%以上,使围海造陆工程向较深海域拓展成为可能。他们研发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在天津得到广泛应用,极大降低了工程成本,缩短了围填海施工时间。
  尤重生态修复与保护
  采访中,记者来到位于天津港南边、在荒碱滩涂上围填出的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
  “这里最有特色和价值的设计是‘看’不出来的,那就是对污水的处理方式。”天津市海洋局海域管理处的王万峰介绍,湿地公园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就是根据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再生潜力,防止环境二次污染,是一种先进的生态污水处理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污水在这片湿地经过一番复杂的“生态过滤”后,又可以被综合利用。
  除此之外,“天津市海洋局与临港经济区和天津水产局等部门合作,自2009年起,坚持每年一到两次对附近海域进行增殖放流,已累计投放半滑舌鳎鱼苗30万尾、牙鲆1万尾、对虾苗2000万尾。”王万峰说。
  “爱海护海”是临港经济区一贯坚持的原则。早在2006年,临港经济区就开始建设景观林带工程,现已沿西部海滨大道建成长4公里、宽500米的生态景观带,包括长度超过8000米的环形景观河、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及两个人工岛。
  2010年,临港经济区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在临港经济区中粮佳悦码头西侧设人工鱼礁试验段,定期跟踪监测和分析鱼礁投放效果,为今后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进行准备。临港经济区还主动对大沽口排污河进行清淤和两岸整治,将河道变成整洁优美的景观河道,使过去污染严重、价值有限的岸线得到充分利用并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合理有序、规划精细的围填海工程,使天津新形成人工岸线300多公里,为工业、港口、旅游提供新增用地130多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天津海洋生产总值达4554亿元,每公里岸线产出规模达32亿元,海洋经济已成为该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就像杨健所说:“海洋资源放在那里不去开发利用是浪费,无序滥用是更大的浪费。但如果合理有序、集约节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围填海就能成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友情链接:
党政机关

关于本站|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邮编:300042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徽标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本站|版权信息|网站地图|使用帮助|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党政机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