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 规划目的
为促进武清区城乡建设,落实规划的引导和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所称武清辖区是指天津市现行行政区划确定的武清区范围内的地域,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
新城规划范围:北起龙凤河,南至前进道、杨北公路,东起杨崔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西至龙凤河故道,总面积约86平方公里。
第3条 规划的法律效力
武清辖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城乡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本规划自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原总体规划同时停止执行。
(1)发挥武清区位、交通和土地的优势,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服务,成为京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重要节点,促进京津地区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
(2)武清应积极和滨海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物流、旅游等方面合作,借势发展,共同构筑天津经济腾飞的隆起带,形成天津经济、文化外拓的前沿和桥头堡。
(3)武清承接北京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东部发展带,未来应积极接受北京的智力辐射、经济辐射,提升人才素质、科研实力和产业实力,同时积极主动服务北京,特别是体现在商贸、物流、房地产、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上。
(4)北京及华北历来以天津港为主要出海口岸,武清要利用出入港通道的位置,搞好保税物流、联运等相关服务。特别是要利用好武清海关直通关的有利条件,与海关合作,争取北京及华北市场主体,就近通关,增强武清的口岸通道能力。
第5条 城市性质
武清是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重要新城,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新城。
第6条 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带动农村地区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以经济协作、产业链为基础,重点培育新城和中心镇,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协同发展能力,强化城镇职能分工,逐步形成多中心、网络状的城镇空间结构。
(3)坚持生态优先,加强耕地保护,发挥土地使用的集约效益。
第7条 城乡空间结构
辖区城镇形成"一轴二带,八大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1)一轴——京津发展主轴(武清段)。以武清新城为核心,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公路向南北拓展,形成辖区核心功能轴和城市化发展区域。
(2)二带——分别为京津主通道两侧的东部小城镇组群发展带和西部小城镇组群发展带。
东部小城镇组群发展带:沿梅厂——曹子里——崔黄口方向的东部小城镇组群发展带,其南北两端分别与宝坻区和中心城区相连接。以津围公路、津蓟铁路、杨北公路等交通线为轴,汇集了武清东部的主要城镇,形成以湿地休闲旅游、高科技农业、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等为主的经济发展带,辐射整个东部地区,该发展带发展中应注意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
西部小城镇组群发展带:沿王庆坨——泗村店——大王古庄方向的小城镇组群发展带,其与西青、北辰和河北省廊坊市相连接。以京沪高速公路、杨王公路、高王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福公路等交通线为轴,串联武清区西部主要城镇,通过中心镇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乡镇的整体发展,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现代物流业。
(3)八大组团——包括新城核心组团和7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组群(王庆坨组团、汊石陈组团、泗城白组团、梅上组团、崔堡组团、大高白河组团、大河旗组团)。
新城核心组团:包括五个街道办事处和外围豆张庄、南蔡村、大碱厂、曹子里、梅厂部分用地,建设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生态宜居新城。
王庆坨组团: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建设津西卫星城和商贸物流基地。
汊石陈组团:包括汊沽港、石各庄和陈嘴三个乡镇,依托自行车王国的建设,重点发展自行车生产、研发、文化、运动休闲和相关新材料产业基地。
泗城白组团:包括泗村店、城关、白古屯三个乡镇,依托京津高速公路高速出口,建设以水为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城、以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大高白河组团:主要由河西务、大王古、高村三个乡镇组成,以京津高速公路高村出口为核心,借足北京之势,建设以软件、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意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生态宜居地。
崔堡组团:由崔黄口和大黄堡两个乡镇组成,以崔黄口镇为核心,建设全国知名的地毯产业基地;以大黄堡湿地为特色,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
梅上组团:由梅厂、上马台两镇组成,建设精密铸造业、新型建材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依托金泉湖,建成休闲度假区。
大河旗组团:包括大良、河北屯、下伍旗三个镇,充分挖掘森林和绿色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
第8条 城乡职能结构
(1)新城——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新城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协调新城和乡镇之间的关系,努力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发挥其对周边城市的吸引、辐射和服务作用。
(2)中心镇——是联系新城与一般镇的纽带,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武清区乡镇产业基地,农副产品的集散点,具有一定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3)一般建制镇——是联系中心镇和村庄的纽带,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周围的村庄具有一定的辐射效应和集聚能力。统筹协调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缩小城乡差距。
(4)中心村、基层村——是农业人口的主要聚集地,按照一定的地缘关系,实施迁村并点,将分散的农村居民点逐步集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
(3)服务京津乃至华北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
(4)天津联系首都方向的桥头堡(门户),适宜创业、居住的新兴城市;
(5)辖区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商贸信息服务中心。
第10条 发展目标
武清新城要围绕为京津两市服务,为港口服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保税物流、商务商贸、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京津之间"明珠新城”、天津的"第一新城”。
第11条 发展策略
提升功能,拓展空间,优化环境,重点突破。
(1)提升功能:围绕服务京津两市,合理确定城市性质,明确发展方向,把握成为京津城市走廊交通枢纽等重要机遇,强化区域性城市功能。
(2)拓展空间:根据新城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新城规划期及远景发展空间;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实施乡镇迁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为新城及重点城镇提供发展空间。
(3)优化环境:通过完善交通体系、加强大黄堡湿地、港北森林公园等生态功能区建设、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保护历史文化等措施,营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4)重点突破:抓住京津"黄金走廊”、城际车站周边功能区建设等影响城乡发展的关键撬点,集中各种资源要素,促进武清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12条 人口引导与人口素质
(1)积极推动新城内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促进新城人口的集聚。
(2)积极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和新城转移。
(3)提高义务教育和全民教育水平,增加新城教育资源吸引力,提升新城整体人口素质。
第13条 新城及周边协调控制区
规划研究新城及周边协调控制区,控制城市无限蔓延,确定新城合理规划范围,促进新城紧凑发展。弱化规划期人口、用地规模的限制,在新城及周边协调控制区范围内,通过构建合理的新城布局结构和形态,应对新城不同发展速度、发展机会带来的不同规模的空间需求。
规划确定新城及周边协调控制区范围为: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南至辖区行政区界,西至龙凤河故道,北至龙凤河,总用地面积142平方公里。
第14条 分片区发展指引
规划将新城及周边协调控制区内不可建设用地、生态开敞空间等构成新城基本骨架,并以它们为分割划分成10个片区。不同片区分别形成各自的主导功能以及服务核,并明确控制要素(开发期限),通过发展轴线进行联系。
(1)中心片区:规划片区面积11平方公里,是新城的核心区域,由行政办公中心及雍西生活区组成。结合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在客运站周边规划建设面向京津的休闲商务区。
(2)武清开发区片区:规划片区面积16平方公里,包括武清开发区一期、二期、软体区及逸仙科学工业园等,是新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地区。
(3)城西综合片区:规划片区面积11平方公里,是新城向西拓展的主要区域,主要发展居住与教育科研、一类工业等功能。
(4)城东综合片区:规划片区面积8平方公里,是新城东部旧城改造实施区域,现状主要包括东部居住区、徐官屯经济区、运河东商务区、军事用地等。保留部队办公用地及家属生活用地,积极促进军事训练设施用地的搬迁,远景调整用地性质为商业、居住、绿化用地等。
(5)运河生态文化片区:规划片区面积11平方公里。北部为运河生态区,预留大面积生态绿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南部为运河经济区,沿运河两侧建设商务、商业、餐饮娱乐设施,同时运河畔也规划部分高档住宅区。
(6)特殊发展控制片区:规划片区面积15平方公里,积极促进现状军用机场和军事训练设施用地的搬迁,并对该地区进行预留控制。远景规划为居住区用地,作为新城居住用地的补充。
(7)运河西产业片区:规划片区面积3平方公里,包括国际物流园区与武清开发区三期用地,形成以物流、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区。
(8)运河东产业片区:规划片区面积6平方公里,依托京津塘高速公路与京津高速公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
(9)南湖生态居住片区:规划片区面积9平方公里,围绕南湖水库发展休闲度假区及高档居住区。
(10)黄庄生态居住片区:规划片区面积13平方公里,围绕黄庄水库发展休闲度假区及高档居住区。
(11)规划期建设中心片区、武清开发区片区、城西综合片区、运河生态文化片区、城东综合片区(部分)、特殊发展控制片区(部分)和运河西产业片区7个片区;远景控制3个片区,分别为运河东产业片区、南湖生态居住片区、黄庄生态居住片区。
(12)南湖生态居住片区、黄庄生态居住片区部分用地处于天津市蓄滞洪区,在此区域开发建设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洪水灾害评价并采用必要的防洪工程措施。
第15条 空间结构
规划武清新城形成"三纵三横、一带四区”的布局结构。
(1)三纵三横是新城的路网骨架结构。
包括南北向干道京津公路、翠亨路、京福支线,东西向干道福源道、雍阳道和前进道。
(2)一带四区是新城的功能布局结构。
一带:运河风貌带。充分挖掘大运河悠久的文化历史,与景观建设紧密结合,集中规划建设商业商务区,彰显武清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和现代人文风貌,提升城市品位,使运河成为代表武清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区,形成新城的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
四个功能区:一是以武清开发区和逸仙科学工业园为依托,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二是发挥武清海关和天津港优势,发展供港疏港产业,建设国际物流产业区。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捷、配套齐全、高品质、生态型宜居生活区。四是近期保留现状军用机场等军事用地,远期积极促进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