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关爱版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动态

南宁生态治水破解“城市看海”建成四大连片海绵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10-14 17:06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广西南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沛13日称,南宁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目前,逢雨必涝等城市顽疾在南宁得到有效缓解。

近年来,中国不少城市陷入城中看海窘境。承担着增强城市防涝能力重任的海绵城市建设,备受社会关注。自20154月起,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开展了两批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

张沛同时任职南宁市海绵城市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当天向媒体介绍,作为国家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南宁紧紧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

他介绍,具体的南宁做法是:通过雨水断接等技术使雨水分散开、慢下来、吸进去、降污染;引入绿地周边客水,发挥绿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作用,对城市河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管网综合整治,强化灰色基础设施功能,增加绿色基础设施,有效削减径流污染,采用流域治理思路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截至今年9月底,南宁市已累计完成投资约69亿元人民币,启动海绵项目191项,完工项目68项,在建项目61项,已完工面积8.66平方公里,在建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

张沛介绍,目前南宁已建成青秀山兰园(一、二期)及北门区项目、青秀湖东段工程、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项目、广西体育中心海绵化改造等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重点项目,已基本建成四大连片海绵体,其中最大的已建成海绵体达到1.3平方公里,为目前已建成的国内公园绿地最大海绵体。

在南宁滨湖广场,两边是层层叠叠的绿化带。这些阶梯式的绿化带能对雨水进行层层截流,被称之为多层生物滞留带。这是南宁海绵城市改造示范工程之一,这个广场在没有改造前,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且未经处理的雨水直接排入南湖,污染南湖水。

位于南宁东盟商务区的中马路由于地势较低,经常是逢雨必涝,利用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改造后,能达到在26毫米/小时的降雨量下没有积水,这一降雨量在气象学上已属暴雨级别。

张沛称,实践证明,海绵设施能有效缓解城市径流污染和内涝风险,同时起到去除悬浮物、过滤污染物的作用,降低水环境污染巨额治理费用。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立足长远、日积月累的过程,非但不会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反而会节省成本。

今年6月,南宁市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等部委组织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首年度绩效评价,获得海绵建设年度专项奖励。

南宁市官方提出,2017年基本完成54.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悬浮物去除率不低于50%;到2020年实现20%以上建成区就地消纳利用70%降雨的国内领先水平,基本确立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体系。

友情链接:
党政机关

关于本站|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邮编:300042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徽标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本站|版权信息|网站地图|使用帮助|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党政机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