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关爱版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动态

高铁旅游经济圈建设要“貌合”更要“实连”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时间:2018-10-19 14:35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随着 高铁旅游经济圈 的形成,各地不断探索高铁旅游模式,掀起了新一轮旅游发展热潮。如何在新的发展大潮中把握先机,寻求主动,成为旅游目的地必须思考的命题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 高铁游 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出游的首选,坐上高铁来一场 说走就走 的旅行成为时尚。高铁作为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不仅提高了 的速度和质量,还拉动了 ”“ 两大要素,让游客的旅程变短,拉近了地域间的时空距离,对区域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高铁让原本孤立的旅游资源连接起来, 一程多站 式联程旅游串起了一个个区域旅游圈。一方面,让周末双休日出游在时间安排上更加宽裕,有利于提高国民出游率;另一方面,对于十一这样的长假期,也可以凭借 快进 的优势,由单个城市、单个景区串联成 旅游圈 旅游带 ,扩大出行半径,拓展覆盖范围。
得益于高铁网络的便利及其带来的串联作用和辐射效果, 高铁旅游经济圈 概念横空出世。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将形成京津冀 1 小时旅游圈、长三角 1 小时旅游圈、珠三角 2 小时生活圈、粤桂黔湘 4 小时经济生活圈、川陕 3 小时旅游圈等多个旅游经济圈;全国各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 1 2 小时经济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 1 小时生活圈,并将持续发挥助推区域旅游发展、助力消费升级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重构。
随着 高铁旅游经济圈 的形成,各地不断探索高铁旅游模式,掀起了新一轮旅游发展热潮。如何在新的发展大潮中把握先机、寻求主动,成为旅游目的地必须思考的命题。笔者认为,面对新的发展趋势,旅游目的地要加快转型,既要认清形势、主动作为,也要突出特色、做精做细:
一方面,认清形势、主动作为。从区域层面看, 高铁旅游经济圈 不仅覆盖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还覆盖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从城市层面看,城市游憩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城市内部和城市郊区,而是扩大到高铁所连接的区域城市,旅游大有作为的天地更加广阔。
旅游目的地主管部门及其所在地政府要有大局意识、长远意识,主动突破地域限制,积极搭建跨区域、跨城市旅游经济联盟等相关平台,共商大计、共谋大业。以高铁线路为基础、以景区景点为依托,串联起更多的旅游资源;打通信息壁垒,联合推出旅游线路,给予一定的打包优惠服务等,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并通过旅游联盟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推荐,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创造高效、优质的旅游环境。
近年来,京沪高铁旅游城市联盟、京福高铁旅游联盟、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桂粤黔湘旅游联盟等围绕高铁旅游的城市或区域联盟已建立起来,不仅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貌合 ,更实现了 实连 ,有望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圈发展典范,但整体上这些联盟区域跨度较大,在其作用发挥方面仍有待检验,可重点关注和开发区域跨度更小的高铁旅游线路,尤其是各邻近省会城市、省会与周边城市 1-2 小时旅游经济圈等。
另一方面,突出特色,做精做细。 高铁旅游经济圈 的渗透具有 双刃剑 的效果,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加剧区域间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借助高铁的便利性,旅游目的地可吸引更多游客;而交通过于便利,也很可能让一些旅游目的地变成 上午来、下午走 的过境地,把一桌丰盛的宴席快餐化了,快旅慢游搞成了速旅速游。
如何避免 游客 过客 是一项高深的课题。这其中,寻求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能否留住游客、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高铁时代需要更重视回头客市场,把近距离市场当作一个更重要的市场来对待。同时要发挥想象力、吸引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全面、深挖旅游资源,调整丰富目的地的内容,从比较单一的产品转向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既要让游客停留更长时间,也要让其有更多的产品可消费,还要让游客高高兴兴消费、心满意足离开,获得完美的旅游体验。
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为例,中青旅、中铁旅等旅行社明确表示,推出基于京港高铁线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内地游客赴港旅游。香港迪士尼乐园推出了高铁票 + 门票的优惠政策,在高铁站设立服务中心,将游客行李免费托运至迪士尼酒店。这些服务看上去很普通,投入的成本也不高,但效果却显而易见。
友情链接:
党政机关

关于本站|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邮编:300042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徽标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本站|版权信息|网站地图|使用帮助|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党政机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