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漳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研究范围除芗城与龙文外,还计划覆盖龙海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长洲片区,具体范围东起东外环城路,西到西环城路,北至北环城路,南至桥南片区的南环城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0平方千米。中心城区将主要往东南方向拓展,新城市中心区、桥南组团成为重点,而旧城区将逐步搬出工业。而且,到2020年,漳州中心城区人均居住面积预计将达到25平方米。 昨天,《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昨起至20日,市民可以登录漳州市国土资源局网站(http://www.zzgt.gov.cn)下载相关文件,并提出意见。相关意见可传真至0596-2942607,或发邮件到0596-2942607@163.com。
【用地布局】 2020年人均规划 居住面积25平方米
综合考虑城区地形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可开发利用程度、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因素,规划期内,未来中心城区用地主要往东南方向拓展。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千米,比2006年新增64.7平方千米。
居住用地方面,旧城区以改善居住条件为目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新区(西部金峰区,东北部朝阳区,东部蓝田区和南部桥南区等)开发以高品质为目标。2020年规划居住用地14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3.2%,人均居住用地25平方米。
旧城区发展零售业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方面,随着城市向东发展,市级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水仙大街以北、九龙大道以东、迎宾路以南、龙文路以西地段建设,重点发展商务、办公、金融、资信、大型商业、文化娱乐、服务业等行业,形成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以龙文区政府为中心,将建成具有行政、办公、农贸相结合的区级综合公共服务区。桥南区建设将服务居民,兼具旅游职能,促进荔枝海、百花村等花果生产特色地区的发展并成为旅游服务基地。在旧城区进行沿街商业改造,改善购物环境,强化特色,大力发展小商品零售业和服务业。
工业逐步搬出旧城
按照规划文本,工业用地配置有3种方式。
一是旧区工业用地置换。配合旧城改造,工业逐步搬出旧城区,缓解旧城区环境方面的压力。
二是原工业区改造调整。加强对铁路站场两侧工业用地区整顿,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北工业集中区。大同一带原则上不增加新增项目。将城东北食品工业分布区改造成为漳州传统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区。草尾一带工业集聚区应将污染企业搬迁。桥南食品工业用地区目前土地开发利用仍属粗放型,为了发展高附加值的食品工业,应在桥南形成"农、工、贸”一体的食品生产基地。
三是新区开发。以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和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为重点,吸引外商、台商等,主要发展技术先进、耗能小、无或低污染、效益高的轻型加工工业,并有效承接旧城外迁工业。
九龙江两岸为绿轴
绿地建设方面,按照规划文本,九龙江及其两岸为城市绿轴,结合风景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及居住小区绿地三个层次,再辅以护城河绿带和道路绿化,相互穿插,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按照国内外城市的绿地指标,特别是我国"国家园林城市”的绿地指标,到2020年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以上,绿地率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9平方米。
到2020年,漳州中心城区规划道路广场用地8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3.8%,人均14.3平方米。
【功能分区】重点发展桥南组团和新城市中心区
这次规划的重点拓展区包括新城市中心区、桥南组团。
新城市中心区位于迎宾路以南、水仙大街以北、龙文路以西,是市一级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规划集中建设市级的商务、办公、金融、资信、大型商业、文化娱乐、服务业等设施,形成现代化城市中心区。这一区域土地以集约化利用为主线,通过土地级差杠杆严格管制土地用途,避免土地效益的流失。
桥南组团南边为荔枝海,环保控制严格,规划为居住、旅游、文教等用地。
旧城区组团为改造提升区,土地利用主要是对旧城区进行用地功能优化、整合、改造和提升,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旧城区土地利用效益。
一般拓展区 分5大组图
一般拓展区指在规划期内需要适当拓展的地区。
长洲组团以旅游、商贸、高科技园区和公园、娱乐为主,可发展为综合开发区。
蓝田组团以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为主,工业用地向东、北扩展,通过有序整合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
金峰组团以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为主,工业用地向西、北扩展,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加强组团中心服务功能。
朝阳组团为新辟工业和商住区,利用方便的交通区位,适于安排大中型工业项目。
文教组团以漳州师范学院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加上桥南的科教区和配套商住用地,作为漳州市的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创新集聚区。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