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关爱版

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新闻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改革创新发展纪实——历史回顾篇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3-12-25 16:03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天津建院)创立于1952年,是天津市最大的国有建筑设计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建筑设计单位”。

六十年来,天津建院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命运,与共和国同步伐,伴随着天津和全国的发展与巨变,风雨兼程,与时俱进, 在天津和中国城市建设设计史册上留下隽永篇章。

艰苦奋斗奠基创业的五十年代

天津建院成立初期,正值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设备简陋,但广大设计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编制出天津市第一套三层砖混结构住宅建筑设计通用图,完成中山门、西南楼、吴家窑等工人新村的设计,使全市十七万职工迁入新居。

这一时期,天津建院先后设计完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其中天津市人民体育馆的屋盖跨度达到 52,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同期还设计完成天津市儿童医院、第二中心医院、十月影院、天津日报社、天津广播电台、天津戏剧学校等一批公共建筑工程。1956年设计的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馆是我国第一个在没有抗震规范条件下完成的抗震建筑设计。1953年还承担了部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业建筑设计,如:沈阳重型机械厂、北京通县印刷厂、北京美术印刷厂等。根据教育建筑的发展需求,先后完成了多种规模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为普及和提高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不懈努力,也为日后天津建院在中小学校设计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丰富经验。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由于基建规模过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超负荷工作,留下许多值得称颂的设计作品,如:天津工程机械厂、天津手表厂、天津毛纺厂等工业建筑项目,为天津市工业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基础。1959年还完成天津第一招待所、天津宾馆、天津干部俱乐部剧场、郑州大学、云南体育馆等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公共建筑。

20世纪50年代是天津建院初期奠基创业、奋发图强的年代,全院职工以淳朴的爱国热情和勤奋的工作精神,加入到祖国大建设的热潮之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各项工作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令天津建院很快发展成为我国优秀的国营大院之一,谱写出第一代开拓者的辉煌篇章,留下了值得天津建院人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建设者前行的足迹已成为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的印记。

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随着基本建设项目逐步投入实施,天津建院不断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人才建设管理,完成天津骨科医院、天津八一礼堂、天津钢厂、核工业部物理研究所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建筑设计。196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按照统一部署,天津建院分期分批组成设计小分队奔赴小三线、大三线,完成了一批军工厂房及配套工程的建筑设计。

1966年河北省邢台大地震,天津建院成立由老工程师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抗震救灾设计工作组,分为六个小组深入到破坏最严重的宁晋、束鹿等地区的村社,进行调研、测绘、规划、设计,直至完成样板房的建设,先后三个月圆满完成任务。1969年,天津遭受龙卷风袭击,市区西北部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完全瘫痪。在市抗灾指挥部领导下,天津建院设计团队半年多时间里在现场先后完成了天津电缆厂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重建设计任务,确保救灾恢复工作提前完成,重建项目早日投产。

1969年建成的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是成功的典范,设计利用原有基础,布局合理、布展灵活、经济适用、典雅庄重,体现出工程技术人员对国情和政策的深刻理解与执著追求,成为当时社会背景下难得的设计精品。

迎难而上锐意改革的七十年代

1974年,天津建院设计完成了天津市第一座涉外高层建筑—“天津友谊宾馆”,同期还设计完成天津机场7402工程候机楼、南开中学周恩来纪念馆、工业展览馆等工程项目。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市,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损坏。在余震不断的危情下,数以百计的设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研究和确立抗震加固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中,天津建院为天津市设计、加固房屋面积总量,已超过千余万平方米,展现出天津建院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给天津建院带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建院人牢记“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使命,深入进行改革,走创新之路。建筑创作中注重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现代风格与历史文脉相结合,取得累累硕果,跨入空前大发展的时期。这期间,天津建院制定“两轻一软”(即轻质建材、轻骨料混凝土、软土地基)为科研主攻目标及框架轻板建筑研究课题。研制开发的“后张无黏结预应力升板技术”及“陶粒珍珠岩混凝土墙板”技术获得国家级奖项。这期间完成的主要设计项目有:塘沽6000吨冷库、天钢 750 初轧厂、下瓦房影剧院、体育学院田径馆等。

1979年,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取费试点的通知》,天津建院成为全国十八个首批实行企业化取费试点单位之一,从此走上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一度每年承担天津市60%以上的建筑设计项目,成为天津城市建设队伍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排头兵。

勇于挑战走向市场的八十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企业化取费试点的全面实施为标志,天津建院全面走向市场,先后设计完成天津食品街、旅馆街、古文化街、服装街等一批既有本土地域特色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商业建筑。

这期间还设计完成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天津新客站、龙门大厦、邮政枢纽工程,从而将中国第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地区旧貌换新颜。同期还设计完成天津机场航站楼、天津交易大厦、国际商场、华联商厦、滨江商厦、河西区少年宫、滨湖影院、天津港客运站、市图书馆、经济联合大厦、人民政府办公楼、肿瘤医院、天津一中心医院等天津市重点工程的设计及陕西咸阳体育馆、石家庄工贸中心、西藏拉萨剧院等外省市一些标志性的工程设计。并完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刚果黑角医院、苏丹成衣厂等援外工程设计。还同美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设计师在天津合作完成水晶宫饭店、喜来登酒店、凯悦饭店、天津国际大厦、天津国展中心等现代建筑设计。

为贯彻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旧城区改造的总体部署,天津建院出色完成了天津市第一条以高层住宅建筑为主的新街区—“西青道建设工程”。并同时设计完成天拖南、长江道、王顶堤及体院北等住宅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一年中完成设计建筑面积达216万平方米,为实现天津市政府“一年一个三百万”的建设目标做出积极贡献。随后在完成改造居民住宅“三级跳坑”的建设中,使地处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旧貌变新颜。代之而起的多层群落和高楼大厦,让一万四千户居民迎来乔迁之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来津考察后,语重心长地称道:“这是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三环开拓四海为家的九十年代

90年代初,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天津建院分别在厦门、海南、广州、上海、温州、烟台、泉州、重庆等地建立分院。分院的建设不仅使天津建院面向全国市场拓展经营领域,还通过精心设计和诚信服务,在全国业内树立了良好声誉。在此期间,天津建院各分院完成的主要设计成果有:海南美华大厦、美银写字楼;厦门依人大厦、阳光海岸;上海新地花苑、金岛大厦;广州开发区综合医院、外商活动中心;温州建行大厦、雁荡山银燕饭店;烟台市直属机关大厦、交通大厦;泉州南安邮电大厦、东海滨城学校;重庆市全州大厦等众多项目。

与此同时,天津建院还完成一批天津市重点工程,如天津体育中心体育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五大馆”的设计,成为天津建院建筑创作日趋完美的突出标志。这期间还先后设计完成吉利大厦、劝业新厦、新安购物中心、华信广场、南开中学翔宇楼、凯旋门商厦、远洋大厦,与香港建筑师合作完成奥林匹克大厦、华盛广场和世贸广场,与加拿大建筑师合作完成天津开发区海关综合楼等公共建筑设计。这些设计成果丰富了现代城市空间风貌,展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作品充分体现出建院人在传承与创新、建筑与环境、技术与艺术等诸多领域的全方位的关注与探求。

19966月,天津建院通过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确认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和实施运行符合 GB/T19001-1994-ISO90011994标准的要求。天津建院是全国建筑设计行业内率先获得质量体系认证的单位,标志着天津建院在“抓机遇、练内功、抓管理、上水平”的不懈努力中,取得新的进步。

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二十一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建院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2004年将延续20年之久的综合设计所调整为土建所和机电所,以及经济所、岩土所、医疗所、规划所、景观所、装修所等多个专项设计所,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相互配合与国际接轨的生产组织模式。在分院的建设上,率先在厦门分院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天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使厦门分院转变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体现与国际接轨的工程设计公司,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分院之路。

近年来,天津建院设计完成的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津湾广场、梅江会展中心、万丽天津宾馆、天津第二南开中学、东亚运动会场馆、数字电视大厦、天津市人民医院、泰达国际会展中心、滨海商务文化中心、君隆广场、天津图书大厦、天津文化中心美术馆和银河购物中心等,已经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哈尔滨十四中、中国水利博物馆、邯郸市行政许可中心、无锡体育中心、海南豪生酒店、河北迁安人民医院等,也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与此同时,还参与并完成了中新天津生态城、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解放南路地区开发建设、市重点地区规划编制、海河两岸改造天际线提升、以及城市主干道等一大批区域性规划设计。由天津建院主编完成的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天津市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国有设计大院,天津建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承担了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迎接奥运、援陕援疆等重大考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建设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0129胡锦涛同志对天津建院出色完成援建的陕西略阳、宁强灾区的学校和医院工程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在批示中指出:“天津援建陕西灾区工作做得富有成效,尤其是学校、医院建设是一流的。”

2005年开始,天津建院经济效益连年大幅攀升,2011年总产值突破10亿元,设计一线人均设计产值达78万元,跻身全国先进行列。2006年天津建院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优秀企业”。自20082011年连续四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天津市建筑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如今,天津建院沐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勇攀高峰,不仅各专业技术人才荟萃,而且在管理、金融、财务、投资、经营等各方面积累了众多优秀人才。天津建院现有职工1200多人,中、高级建筑(工程)师777人,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注册人员329人。拥有中国工程设计大师3人,国家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天津市勘察设计大师5人,天津市市政府授衔中青年专家4人,建设部级劳动模范2人,市级劳动模范19人。

天津建院以改革孕育生机,以创新促进发展,肩负社会责任,传承中华文化,繁荣建筑创作,全面推进落实“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建院、品牌立院”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水平。

六十年的发展,见证了天津建院走过的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各个历史时期,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天津建院已成为实力雄厚的国有大院。六十年的辉煌,展示了天津建院的不断发展壮大、繁荣昌盛,在我国城市建设史册上镌刻出自己最光辉的印记。

六十年后向第二个甲子之年迈进的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天津建院人依然风华正茂,厚积薄发,秉承“创新敬业诚信和谐”的优良传统,为迈入国内一流强院前列,为中华建筑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友情链接:
党政机关

关于本站|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邮编:300042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徽标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本站|版权信息|网站地图|使用帮助|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党政机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